本篇文字同時投稿金門日報(2006/01/16專刊)


 


離開人車鼎沸的台北市來到金門居住,圖的是這裏的寧靜與相對潔淨的自然環境。除了不好賺錢謀生外,金門什麼都好,所幸我們不是為拼經濟而來,所以在我們眼中,金門也就什麼都好了。


 


跟多數的都市上班族一樣,我們夫婦倆在台灣時是不開伙的,說的更精確點,我們根本也不會煮。來到金門以後,我們開始試著學買菜、學作菜。想說金門有這麼健康的自然環境,應該能孕育出最自然健康的食物才對,於是我開始執著於蒐尋金門在地產的食材。而在開始經營民宿後,本著要讓旅人能吃到金門在地食材的想法,這樣的偏執更是有增無減了。


 


雖然我想賣金門產的食品,可是過程並不如我想像中的簡單,隨著經驗的累積,我開始知道小販那信誓旦旦的保證未必都是真的。隨著失敗經驗的累積,我有時會懷疑金門是否仍有在地的好東西!?


 


直到有次無意間逛到伯玉路上的農會超市,看到有些蔬菜上的包裝上貼著印有「安康有機蔬菜栽培場、李志偉、電話號碼」的標籤,這個發現不禁讓我的眼睛為之一亮。因著之前曾在農會超市買的小金門芋頭,確實比在市場裏買的芋頭好吃的經驗,我認定農會超市中販售產品的標示是可信的。所以我在農會超市買了二、三次李志偉的有機蔬菜,同一陣子也曾在漁會超市見過這種標示的蔬菜。但再之後我們連續去架上找了幾次,郤總不再見它的蹤跡。


 


我疑惑著,由於未保留裝菜的袋子(上面印有李志偉的電話),所以也未再去深究,只是武斷的推測他應該已經陣亡了。因為在我的認知中,金門鄉親雖普遍是富裕的,但同時也仍保有節儉與勤勉的美德。親朋好友中總有人會自己種些菜,至不濟,市場上到處有的是台灣或大陸來的蔬菜可供選擇,要鄉親們採購價格較高的有機蔬菜,自然有相當的難度存在。


 


不意在去年11月初在金門日報上看到有關李志偉的報導,才知道他並未放棄,也透過報導才對他多少有點了解。65年次的大男孩,嘉義大學園藝系畢業,留在台灣的園藝造景公司工作了五、六年。考量年邁的父母親需要照顧,農耕已力不從心,老家的田地都荒廢了,於是在前年放棄了台灣工作,回到老家投入有機農業生產行列。或許不知情的人會以為年輕投入有機農業是件浪漫的事,可我知道這中間需要投入的心力極大,即或有熱情也願意先付出耕耘,也未必能夠成功,因為可能在開始回收前,就已經先彈盡援絕了。


 


看過報導後,我曾依報紙上的電話號碼打給李志偉,想問他那兒可以買到他種的菜,可是無人接聽。所幸不久後,我就在金城聯超市看到李志偉的菜在這舖貨販售,於是我又開始熱情的捧起了場來,不但自己吃,也在早餐煮給投宿的客人吃,而且總不忘在餐桌上向大家介紹這些菜是有機栽培的、是古寧頭的一個年輕人種的。我當然想吃有機栽培的蔬菜,但我更關切的是一個有理想、肯付出、愛這塊土地的年輕人,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作對的事業,是否能夠得到鄉親的肯定與溫暖,或則只能孤獨的掙扎、摸索,而終至一切曾經作過的努力都只能隨風漂逝。


 


今天有位同樣經營民宿的銘傳學姊提到要去找李志偉,於是我們便一道去了趟古寧頭的南山,實地看到了他耕作的田地,也跟他小聊了一下。很開心他有支持他的另一半,我真的想說「志偉加油!」,即或我們談不上認識、更稱不上是朋友。可是我知道也認同你的努力會讓金門這塊土地變的更美更好,金門人真的要珍惜這塊土地上美好的人與事物,因為只有更多好的人作對的事,金門的美才有感動人的力量,這塊土地才會有生氣與生機。


 


李志偉位於南山林道旁的農地,網屋是借來的,目前上市的有機疏菜應該都是出自這個網室內




網室旁的露天農地,李志偉想說試試看冬天蟲害較少時,露天的田能否種出上以上市的有機疏菜,不過看來露天的田還是不行



李志偉新蓋的網室(離他家比較近),等驗收過後,政府會輔助一半的費用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笑盈盈 的頭像
    笑盈盈

    我在離島迷路的日子(從台北到金門的小倆口)

    笑盈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